统战人物 > 正文

医者仁心 不忘初心――记优秀家庭医生、农工党员叶晓景

2018/7/19 9:42:35 来源:长宁区委统战部 作者:农工党长宁区委

  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寒风刺骨,你总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穿梭在虹仙社区的大街小巷;谁有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在她心里一清二楚。多少次,在万家灯火的小区居民楼道里,你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背影;多少次,在忙碌的站点或门诊,你都能听到她亲切的问候与叮咛。

  20年前,叶晓景从浦东来到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时的她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内科医生。随着长宁卫生改革和发展,加上她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完善自身业务水平,成功地完成由一名专科医生到全科医生再到家庭医生兼任工作室主管的角色转变。

  但是,无论角色怎么转变,叶晓景从未忘记当初选择从医这条路的初衷:“以善为本,以精为业”,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

  无数次,在难得的团圆佳节里,叶晓景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来到孤老的身边带去抚慰;无数次,在严寒酷暑里叶晓景奔赴患者家中查看病情。只要居民有健康需求,叶晓景总能随叫随到,兢兢业业施诊。

  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搀扶的细微动作。对仙霞社区的居民来说,叶晓景无时不刻的关心和温暖就像亲人一样。清晨走进虹仙社区,总会有叔叔、阿姨、老人、孩童向叶晓景热情地打招呼,一句句关心的问候,充满着浓浓的情谊。周一,周三的站点门诊,叶晓景的工作室就变得人声鼎沸,看病的、咨询的、倾述拉家常的。

  93岁的冷老师是叶晓景的铁杆粉丝,每周都要来看病,有时不看病也会在旁边静静地坐着,为的就是等叶晓景午休时把一周的家事说说。下沉社区10多年,对工作的孜孜不倦令叶晓景赢得了居民的信任。“我相信叶医生,我就在她这儿看”,在叶晓景的工作室经常能听到患者说这句话。

  在虹仙居委会活动室的市民教室里,叶晓景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听课学员从20余人逐渐增加到了如今的100多人,还吸引了许多附近其它小区的居民。居民李奶奶每次都会来听叶晓景的讲座:“最爱听叶医生讲课,叶医生总会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向我们传播健康知识。”

  在叶晓景的带领和努力下,工作室年诊疗服务25000多人次,站点咨询测压的健康教育50多场次,覆盖3万多人次。多年来卫计委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5项工作指标考核中“叶晓景家庭医生工作室”一直名列前茅。每年的65周岁以上老年居民免费体检,居民人口多、老龄化程度高的虹仙小区工作量都非常大,但叶晓景总会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当体检报告出来,叶晓景都会及时为体检患者逐个解释。

  此外,还会为已患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制定治疗计划,怀疑有重大疾病的患者,会及时联系专家团队(华东医院,同仁医院),开辟绿色转诊,分级诊疗。“1+1+1”签约模式以来,转往同仁,华东等二三级医院疑难病例不下上百例,真正让患者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实惠。在签约居民眼里,叶晓景一直是一位“会首诊,能接诊,重分诊,及时转诊”的能手。

  不管是3.5学雷锋还是科普宣传日,只要小区有公益活动,叶晓景和她的“团”都会随叫随到积极参加。摆起一张小桌子,为居民传播医防结合的健康生活知识和合理用药自我管理的常识,为居民量血压、测血糖,有问必答。

  一次偶然的出诊,让叶晓景结识了一个特困家庭:上有瘫痪在床的老母亲,下有在读高中的儿子,祖孙三代挤在人均不足15平米的小屋里;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她因糖尿病提前退休,不久前她的丈夫体检又查出右腹部包块,B超提示肝区占位性病变。叶晓景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同仁、华东医院专家,给她丈夫进行会诊明确诊断,以此解决她的后顾之忧。最终好消息传来,丈夫术后恢复良好。但接踵而来的高昂医疗费又使这个原本就显得拮据的家庭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叶晓景又立马发动团队所有成员捐款捐物,并号召患者所在居委会也为其提供爱心捐助,同时还利用休息时间替他们四处奔走,帮助他们向街道申请了医疗减免政策,终于使这一家庭渡过了难关。

  这些贫困人群,特别是社区“四医联动”对象一直都是叶晓景作为家庭医生重点关注的人群。卫生改革以来,作为健康守门人,叶晓景积极为他们安排预约门诊、绿色转诊,真正帮他们实现了: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同时对他们进行个性化慢性病管理,大大提升了特扶人群的健康获得感!

  在本职工作之余,叶晓景还陆续取得了康复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资质;积极参与区、院级科研工作,在2015年,2016年国内期刊陆续发表论文3篇。曾多次参加长宁区“三基”比赛,并屡次获得“三基”个人比赛好成绩;尤其是2017年,卫计委组织“医学泛舟”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三基竞赛中,过五关斩六将,包揽了团体第一名,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

  如何让“叶晓景优秀家庭医生工作室”做实做强也是叶晓景一直思考的问题,她认为不仅需要领导的雄才策略,需要一个优秀团队的参与,更需要一个品牌推广的平台。于是在2016年,叶晓景创立了“叶子家医公众微信”平台,以“微知识,微教育,微服务,微新闻”为主体,以其便捷、高效、通俗等微知识传播特点,在短短半年之间吸引了500多名签约中老年居民的关注,点击量高达10000多次。通过每天的健康平台交流,每周的健康知识互动,每月的线上线下科普教育,以及通过公众号主动签约,预约门诊,让更多签约患者拥有“指尖上的家庭医生”。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从医20多年以来,叶晓景对待病人热心,对待医学严谨,对待工作尽心。服务人数逐年增加,年诊疗病人达到18000余人次,但从未发生过一次医疗纠纷和事故。在“家庭医生制”工作模式探索中,叶晓景总结了一套独特的管理团队“五指”理念,使团队人员齐心协力,工作热情高涨;用“五心”守则规范团队服务意识,激发团队成员“干一行,爱一行”正能量;同时开创“五站式”卫生服务:家庭→居委会→工作室→中心→二三级医院,用“一米阳光”微能量照亮了患者生命之路。2017年1月叶晓景光荣地当选为长宁区第16界人大代表。履职一年多来,她一直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诺言,不辱社区家庭医生代言人的使命。

  当了人大代表后的叶晓景更忙碌了,出夜班能休息半天已经是奢望,每年的公休,一半都作废了,日历上密密麻麻记着要做的事,生怕一转眼把病人的事耽搁了。经常有人问她:“叶医生,你总是那么忙,那么辛苦,是否值得?”值得?不值得?这些问题叶晓景从未想过,因为在她看来,只要能为患者解决问题就是幸福的,就是开心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叶晓景获得了太多荣誉:2015年9月荣获长宁区“十佳医生”称号;2016年荣获上海市“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工作者提名奖”;2016年3月获2012年-2014年上海市“卫生计划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荣获中国家庭报社“百家健康守门人”称号。

  这样的荣誉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提到这些荣誉,叶晓景总是淡然一笑,在她心里,居民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值得牵挂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叶晓景作为家庭医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她对社区居民的承诺,更是作为一名社区医务工作者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