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故事 > 正文

民主之家――特园

2011/4/14 13:19:17 来源:民盟市委 作者:殷啸虎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参观记

image

  说起“特园”,民盟的同志大概不会陌生。它位于重庆上清寺,是爱国民主人士鲜英(号特生)的公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主人士和社会名流常聚于此,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也经常来此与民主人士共商国是。因此,这里被董必武誉为“民主之家”。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三顾“特园”,拜访民盟领导人张澜,并出席了民盟中央为中共代表团举行的欢迎宴会,席间毛泽东说:“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里来了。今天我们聚会民主之家,今后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

image

  “特园”也是民盟的诞生地。194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特园”秘密成立。1944年9月19日,民主政团同盟在“特园”举行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将名称改为中国民主同盟。民盟总部就设在“特园”。“特园”也成为了民盟与中共及社会各界民主人士联系的重要活动场所,成为了真正的“民主之家”。张澜曾书赠鲜英一联,“谁似这川北老人风流,善工书、善将兵、善收藏图籍,放眼达观楼,更赢得江山如画;哪管他法西斯蒂压迫,有职教、有文协、有政治团体,�W掌天下事,常集此民主之家”。

  2011年3月29日,在“特园”旁边的原重庆鑫乐电影院的原址上,修建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大楼,与“特园”一起组成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作为民盟的后辈,我有幸在陈列馆开馆的第三天,亲身瞻仰了民主党派珍贵的历史文物,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国,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历程。

  在民盟历史陈列厅内,有几件非常珍贵的文物。一件是“民主之家”木匾。这是冯玉祥将军在鲜英60大寿时,亲自用隶书书写并送给鲜英先生的。鲜英先生将此匾挂在门口。“文革”期间,“特园”发生大火,鲜英先生的长子鲜继英舍命将木匾从火中抢出,藏于自己的床下,使该匾得以保存下来。1978年,鲜英之子鲜继坚将该匾捐赠给了红岩革命纪念馆,是我国一级文物,也是“民主之家”的历史见证。

  民盟历史陈列厅内的另一件珍贵文物,就是《范朴斋日记》手稿。范朴斋先生是张澜先生的重要助手。日记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1日到1949年7月7日,中间未曾间断,共有16册,约32万字,内容记录了范朴斋先生在民盟工作期间的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情况,当时陪都重庆的一些重要人物的活动情况,如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孙科、张澜、黄炎培、董必武、罗隆基、左舜生等,在日记中都有反映。它不仅是研究民盟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记录当时历史的重要史料。2010年4月,范朴斋先生的儿子范炬明在得知要建设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后,将自己珍藏的《范朴斋日记》捐赠给了陈列馆。由于这些日记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据悉有关方面正考虑将其整理后公开出版。当然,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这项工作尚未启动,我们希望能够尽早看到这本珍贵的日记面世。

  民盟历史陈列馆与其他党派历史陈列馆一样,收藏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献和文物。这些文献和文物记载了民盟为了在中国实现民主和平所做的不懈的努力,见证了民盟与其他各民主党派一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也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民盟上海市委多党合作理论与盟史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