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继民:谢晋元将军之子,民革杨浦区委原主委,今年79岁
我作为抗日英烈子女第一次参加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心情无比激动。
回想当年,在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秋,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抵抗侵略,战胜敌人而英勇奋斗。我的父亲谢晋元自黄埔军校毕业后,便参加北伐和抗日战争。全面抗战之初,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中率领“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他鼓舞壮士们以“宁愿战死,决不投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与敌人血战到底。在四天四夜的战斗中,八百壮士以较小的代价,杀敌200余人,伤敌无数。他们的英勇壮举,给全国军民以极大的鼓舞,从此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同时,这场战斗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巨大的震动,令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军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坚强意志和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
为圆满完成阅兵,抗战老兵、抗日英烈子女、抗日支前模范代表共330人,很多人在家属陪同下,于8月21日就早早来到北京首都大酒店。阅兵指挥部也很早就做了准备工作,工作人员在全国各地奔走,一家一家走访。
参加阅兵时穿什么样式的衣服,由个人自己选择。一种是中山装,端庄大方;另一种是丝绸做的中式衫,有点像练功的功夫衫,随意飘逸。多数人选择第一种式样。颜色则有酱红、暗红、深灰等四种。我们赴京一到房间,就见衣橱内已挂好两套衣服和深色裤子。大家都以为搞错了,后来一问,才知原来是怕弄脏衣服,留一套作为备用,皮鞋也是两双。衣服和皮鞋也都经过几次试穿,不合适随时进行修改,周到之处可见一斑。
8月23日,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演练。按照正式阅兵的路程,大家乘坐阅兵车走一遍,以便熟悉环境。我乘坐的是第18号彩车,当我发现第12号彩车上雕刻有八百壮士守卫四行仓库的浮雕后,特地跑到这辆车上与之合影。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隆重举行,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为使代表们保持良好状态,上午九点我们才从驻地出发,大家穿上定制的阅兵服,带上“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专用标志徽章,到正义路等待。十点,70响礼炮响彻云霄,只听见200名护旗官兵整齐有力的步伐声,全场几万人齐声高唱国歌,场面壮观,心潮澎湃。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阅兵仪式正式开始后,习主席的检阅车两次从我们面前驶过。其后,我们的阅兵车便缓缓驶向天安门广场。等候了几分钟,空中护旗方队的直升机悬挂国旗、军旗组成“70”字样,拉出了7道彩烟从头上飞过。在武警驾驶的摩托车礼兵车队庄严护卫下,抗战老兵、抗日英雄子女、支前模范分乘30辆阅兵车,组成两个方队领先出场,行进在接受检阅队伍的最前方。参加观礼的代表全场起立,人们挥舞鲜花、热烈鼓掌、高呼口号,向抗战老战士等欢呼致敬。我们在车上不停地向两边观礼台招手致敬,很多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而在我们身后,战旗猎猎,步履铿锵,陆海空三军仪仗队、英模部队、地面装备分队、空中梯队以雄伟的气魄,先后通过天安门广场,展现了我军在现代化、信息化条件下,打赢战争,战胜一切侵略者的决心。
今天的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安康、军队强大。我想,我们先辈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俞继华:戴安澜将军女婿,民革杨浦区委原委员,今年83岁,作为家属陪同太太戴安澜将军之女戴藩篱进京
今年九月三日,我有幸应邀赴北京,以陪同的身份,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典礼,我陪同的对像是谁呢?是我81岁的太太戴藩篱。这次去北京,她是主角,她以抗日英烈、中国远征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女儿的身份去参加“九三”大阅兵。
作为因戴安澜渊源而加入民革的我,深感光荣,更倍感责任之重。这个陪同角色可不好当,到京第二天,阅兵指挥部便召集陪同家属开会,布置任务,任务共七项计四十九条, 后又再下达十条“禁令”,如“不准接受记者采访”,“不准私自接待外来人员”等,要求认真执行。
我们入住的首都大酒店,也实行全封闭管理。整整十三天的封闭,只为完成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确保所有受阅者能健健康康地参加阅兵庆典。因为这群被保护者,多为古稀耄耋的国宝级老人。
这十三个日日夜夜,可忙坏了一群无名卫士,一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他们围着这群夕阳老人,寸步不离,片刻不忘,陪伴左右,问好问安,一日三食,营养周全,多组人马,医护倍致,声声奶奶爷爷,亲切动听。我和所有陪同家属也一同享受了这一待遇。
这次在北京,我还得到媒体记者们所无法得到的机遇与收获,如二十三日的预演,不作公开报道,而我却观看了闭路电视,得到了录像资料。到京第三天,便有记者来到酒店大堂,说要采访我太太,我们婉言拒绝。又一天,上海两家报社长途来电,要我说点活动资料,但也只能回答:上面规定九月三日前严禁采访。我非常敬佩记者们的敬业精神,尽我所知,事先写好文稿,一待解禁便第一时间用微信发了去,第二天便登报了,非常成功地当了一次“二传手”。
虽说我们集结的酒店,对外是全封闭的,但内部可与素不相识的参阅者聚谈随聊。机会难得,我和太太便特意拜访了10年前在广西南宁参加昆仑关战役纪念活动时相识的几位抗战老兵,且谈得极为投入。他们大都90多岁了,最年长者已102高龄了,不少老人都坐着轮椅。阅兵当天,这些平均90高龄的老兵,个个兴奋异常,他们早早地登上了敞篷受阅车,在碧空蓝天下,乘车出发至长安街路口待命。这群老人,在骄阳照射下足足等了一小时,可是他们不减当年之勇,个个精神振奋,表现极佳。在正式阅兵时,人们看到那两位老兵的特写镜头,无不动容。
我的老伴也已是耄耋之年,且有多年糖尿病史。阅兵那天,看到她状态良好,挥舞双手,神情喜悦,我当然特别欣慰。其实,当天早上七点,她就穿上受阅礼服,乘坐在光彩夺目的彩车上了。这次受阅的三十辆彩车,车身均设计有精美的浮雕,首尾相连则是一组全民抗战的史诗般的浮雕群。老伴乘坐的是第16号彩车,当我们惊喜地发现前一列车的浮雕正是戴安澜等八位抗日英烈戎装像时,禁不住热泪盈眶,于是即刻拍下照片。浮雕群是由北京一位专家特地创作的,他告诉我们,这组浮雕待庆典结束便将被送往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
十三天的封闭生活,没出酒店一步。这长长的时空,我却多了一份乐趣,三支毛笔,一瓶墨汁,一管颜料,有空便学画自赏,想不到颇得子弟兵欣赏。我暗喜,先后送出近二十幅。得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也应邀参加庆典,我便写信并创作了一幅题款为“耀武长安街,扬威天安门,捍卫和平志,实践中国梦”的竹画,寄赠了连战先生,在对台工作方面也略尽身为民革党员的一份职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