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锡麟是上海市工商联第一至第五届常务委员,市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四届执委。谁能想到,最初在纺织厂当练习生的强锡麟凭着聪明才智,自主创业20年,成为上海实业界的名人。他创办的华丰纺织印染厂、华丰棉纺织厂等均是当时沪上的知名企业。
强锡麟(左四)参加上海市政协参观团考察团视察西北纺织厂
一位小职员的奋斗创业梦
1903年3月22日,强锡麟出生在江南无锡。父亲名仲泉,是当地一酱园的职员。强锡麟出生那天恰好是春分日,父亲见这个孩子天庭饱满,非常高兴,遂起名“锡麟”,锡,无锡有锡山;麟,麒麟也,象征祥瑞。
1910年,时年7岁的强锡麟进私塾读书。在私塾读了4年,父亲又送他进入私立中学学习。1920年,强锡麟经亲友介绍,进入无锡俞伯敏所开的药房学生意。半年不到,恰逢无锡丽新布厂招聘员工,强锡麟应聘并被录用。丽新布厂是无锡著名实业家唐骧庭先生和程敬堂先生合办的企业。由于强锡麟好学勤勉,深得厂主赏识。
1927年,24岁的强锡麟将自己历年所有积蓄用来开设华丰厂布发行所,发行所开设在五福弄。1928年,强锡麟租铁木机自织布匹,称华丰染织厂。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纺织业是新兴产业,社会需求量大,市场销路广。创业初始的强锡麟每天在皮包内带上布匹样本,向湖南、湖北、安徽、泉州、四川、江西等棉布号驻沪申庄兜售产品。每谈成一笔交易即向小型手工织布厂采购,随后向客户交货收款。周转很快,购销之间一转手便获利。1930年至1932年,强锡麟扩充发染布匹,也就是说买进白坯布委托染厂代染。
1933年,强锡麟在斜土路新桥路(今蒙自路)口,租3亩地设厂,安装铁机48台,铁木机50多台,同时发染布匹的业务也扩展起来。这一年,他才觉得自己真正办起了厂。强锡麟在《自传》中说道:“将华丰染织厂改组为华丰染织厂股份两合公司,我做无限责任股东兼经理。到1935年,因为在几年中业务很好,所以就在这一年的下半年,在大木桥路租定基地,又筹设了光明染织厂。”1936年6月1日,光明染织厂开始出产品。半年以后,强锡麟筹划扩充,再添租厂基,定购机器,建筑新厂房。
抗战时迂回曲折发展
可是好景不长,“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日寇进犯上海,“华丰”和“光明”两厂都地处南市战区。为应付时局,强锡麟将光明染织厂能染一千匹蓝布的机器拆卸装箱,拟运往汉口。当时装机器的轮船等候拖运出去,结果等了3个星期,仍无法驶出吴淞口,只能将机器卸上河岸,在南通路(今淡水路)租地堆置。鉴于运费和人工费考虑,强锡麟想就地建临时厂,但是建筑照会打不出,他再租襄阳南路基地,建筑图样打好后,送当局审核,仍然不批,还是不能设厂,后来总算寻到东京路(1945年改为归化路,今为昌化路)厂房,就把光明染织厂的机器安装到位。到1937年11月开始出产品,这时候上海各染厂大部分停顿,因此“华丰”业务一枝独秀。为了避免敌伪骚扰,强锡麟在光明染织厂名下加“协记”二字。后来曾商请德孚洋行介绍一名德国人做名誉经理,聘任一年,改光明协记染织厂为德华染织厂。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酣,该德国人应征入伍而回国,强锡麟立即解除与德国人的雇用关系,取消德华厂名,仍改为光明协记染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