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庆百年华诞 共创同心伟业 > 正文

“五四”遇上“建党百年”,听听民主党派前辈“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心声!

2021/5/4 14:55:02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一百多年前的今天,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五四青年的振臂一呼,犹如沉沉黑夜的一道闪电,照亮了中华大地,唤醒了全国民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1921到2021,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当“五四”遇上“建党百年”,在这个意义非凡的青年节,让我们共同重温老一辈民主党派大家“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心声,并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爱国精神,向青春致敬,团结奋斗,继续砥砺前行!

  李济深

  李济深(1885-1959),又名济琛,字任潮,广西苍梧人,民革创始人之一。1949 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革第一至四届中央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至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49年1月22日,到达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谭平山等55人,联名发表声明,坚决支持毛泽东14日声明关于和谈的八项条件,强调“务使人民民主阵线之内,决无反对派立足之余地,决不容许有所谓中间路线之存在”。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图片

  何香凝

  何香凝(1878-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别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人,民革创始人之一。1949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一至三届名誉主席等职。民革第一、二届中央常委,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副主席、主席。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46 年 3 月,李济深、何香凝等筹建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成立。但是,民促成立不久,就遭到国民党反动集团的破坏,为避开蒋介石的迫害,民促中央理事会迁往香港。何香凝明确表明了与中共合作的坚定态度,“要搞就必须与共产党合作,如再搞分裂,我就不干了”。此后,她积极联合反蒋人士扩大民促组织,以筹建统一的国民党民主派革命组织。

  朱蕴山

  朱蕴山(1887-1981),名正锟,号蕴山,安徽六安人,民革创始人之一。1949年后,曾任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民革第一至四届中央常委,第五届中央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朱蕴山是中共的亲密朋友,每到重要的关口,每一次重大的行动,他都是得到中共的指导和支持。他深深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才有可救。美蒋必败,中共必胜,这是必然的道路。”

  朱蕴山的儿子朱世雄先生回忆父亲时说:“他(朱蕴山)临终前几个月还对我们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你们要一生一世永远跟着党走’。”风雨难忘共一舟,这是朱老一生的总结,也是他与中共真诚合作的真实写照。

  朱学范

  朱学范(1905-1996),曾用名屏安,上海金山人,民革创始人之一。1949年后,曾任邮电部部长、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主席等职。民革第一、三、四届中央常委,第五届中央副主席,第六届中央副主席、主席,第七届中央主席,第八届中央名誉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48年2月28日,朱学范在刘宁一等人陪同下取道苏联回国,来到哈尔滨,进入东北解放区。到达解放区的第二天,朱学范向毛泽东、周恩来发出电报,表示完全同意并拥护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他对《东北日报》记者坚定地表示:“中国内受蒋贼外受美帝双层压迫的各民族、各阶层及各种职业的人民,只有在中共及毛主席领导之下,方能完成彻底解放自己的历史伟业。”“在反蒋的斗争中,绝无中间路线可循。”“今后愿在毛主席指导之下,与解放区军民一道,为粉碎蒋政权,解放全国人民而奋斗到底。”

  朱学范当选民革中央主席后,80多岁的他依然反复告诫民革全党,一定要真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承和发扬民革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优良传统:“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民革的今天,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有民革的前途。”

  蔡廷锴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广东罗定人,民革创始人之一。1949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民革第一、二届中央常委,第三、四届中央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49 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举行。蔡廷锴作为民促首席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当选为会议主席团成员之一。9 月 23 日,大会开始进行主要发言,蔡廷锴代表民促发表讲话时表示:“过去,我们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的团结,已取得了推翻反动统治的伟大果实;今后,我们更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坚决地团结起来,为彻底肃清残余的反动势力,为粉碎美帝国主义的反动阴谋,建设我们的人民民主新中国而奋斗!”

  马占山

  马占山(1885-1950),吉林人。著名抗战将领。1931年11月4日。1931年11月4日,马占山作为黑龙江省代主席和军事总指挥,毅然率部打响了江桥抗战。江桥抗战大大提振了中国军民的士气,打响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1936年,马占山参与西安事变,赞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积极斡旋,并率先在八项主张上签字。北平解放前夕,马占山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功劳。

  1950年,马占山病逝前这样嘱咐家人:“我亲眼看见中国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之领导下,全国人民获得解放,新民主主义已顺利实现,人人安居乐业。我生平中之新型国家,已建设起来。我虽与世长辞,但可安慰于九泉之下。我嘱尔等务须遵照我的遗嘱,在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诚心诚意去为新中国的建设努力奋斗到底,实事求是做事为人,不可稍懈。”

  唐生智

  唐生智(1889-1970),字孟潇,湖南东安人,1950年加入民革。1949年后,曾任湖南人民临时军政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常委。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49年8月5日,唐生智在树德山庄领衔发表湖南各界知名人士104人响应起义的通电,配合各方达成湖南和平解放,并吁请尚未解放的西南、西北地区迅速采取一致行动,迎接解放。面对国民党的拉拢和威胁,唐生智坚定地站在共产党一边,他曾对家人说:“从我几十年的经验看,共产党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得到老百姓拥护的,我愿站在他们一边,我们也只有跟共产党走才有出路。”

  张澜

  张澜(1872―1955),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

  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的亲信张群请求张澜在国共双方之间进行调解。这时,张澜明确地说:“现在是革命与反革命之争,我站在共产党这一边,不再做调解人了。”

  沈钧儒

  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1936年发起组织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遭国民党迫害,为“七君子”之狱一员。1941年代表救国会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筹建工作。1947年11月民盟被非法解散后,沈钧儒于1948年1月在香港主持民盟一届三中全会,重建民盟组织,宣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并赴解放区筹备新政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等。

  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于1941年2月召开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会议。中共因皖南事变向国民政府提出抗议,拒不出席这次会议。救国会的沈钧儒、陶行知、邹韬奋和史良虽是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因与中共立场相同,也拒绝出席这次会议。当时,有人把沈钧儒领导的救国会称为“共产党的尾巴”。沈钧儒就此回答:“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它的政治主张是正确的,是得到人民拥护的,我们赞成它的主张有什么不好?这样做是光荣的。”

  黄炎培

  黄炎培(1878-1965),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中国民主同盟),并于同年3月担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45年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民建中央主任委员,中华职教社理事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谁仁谁暴终须问,那许西山托采薇。”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在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严酷斗争中,黄炎培先生逐渐认识到,要想实现自身的理想,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是唯一的出路。他曾感慨地说:“今后只有一件大事,我们应该依靠中共,并与中共取得联系。”在中国共产党正确主张的感召下,特别是在响应“五一口号”以后,黄炎培先生坚定选择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带领民建提出并积极贯彻“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纲领,在工商界起到了广泛的团结教育引导作用。

  黄炎培先生曾经袒露心迹:“我以往坚拒做官是不愿入污泥,今天是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的工作,我做的是人民的官。”他认真履行人民赋予的权力,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不辞劳苦深入基层考察。

  胡厥文

  胡厥文(1895~1989),又名胡保祥,上海嘉定人。著名实业家,民建创始人之一,1945年发起组织民建。历任民建理事、常务理事,民建全国会务推进委员会委员、常委,民建总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第一、二届中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1932年他去陕北考察期间,听到几位老百姓说“你们若不是红军,就一定不会对我们这样好”的话,使他灵魂深处产生了从没有过的震撼。胡厥文说:“我这个人,秉性很倔,谁都别要想靠权势压我,我不吃那一套。所以我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不是平白无故的,可以说是我自己总结几十年亲身经历得出的结论。”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胡厥文赴京参会,共商国是。“父亲晚年提及这次盛会,总是说,共产党主张民主,立党为公,不谋私利,深深吸引了我。”胡厥文之子胡世华说。

  马叙伦

  马叙伦(1885-1970),浙江杭州人。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任北京大学教授,1945年年底组织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任、民进中央主席等职。

  1958年6月5日,已经久卧病床靠鼻饲进食的马叙伦稍稍有了点精神,护士请他写几个字。当时,已经无法正常书写的他,吃力却坚定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才有良好的结果,否则根本上就错了。”谁也没想到,这些字竟是他生命中的绝笔,此后他再也不能写字了。这短短30余字,是马叙伦上下求索几十年寻求救国真理,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一生得出来的结论,也是他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黄琪翔

  黄琪翔(1898-1970),字御行,广东梅县人。农工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著名爱国将领。北伐战争中在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地屡建奇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驻防武汉。1949年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第二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农工党第五届中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副主席。

  “福建事变”等反蒋反帝活动遭遇失败与挫折,农工党同志在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上不断总结经验。1935年夏,在日本的章伯钧等人在商谈中,一致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但也还要各方面的力量去配合行动。大家决定要重振农工党的组织。章伯钧写信告知在德国的黄琪翔。黄琪翔复信表示赞成,并提出:“现在从斗争的实际情况来看,共产党是斗争的主力,要革命就必须与红军取得联系,必须同共产党合作”。

  司徒美堂

  司徒美堂(1868年-1955年),原名司徒羡意,字基赞。司徒美堂是著名华侨领袖和中国致公党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司徒美堂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

  抗战胜利后,司徒美堂毅然抛弃自己坚持多年的中间路线,站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义事业一边。1948年,司徒美堂在《上毛主席致敬书》中写道:“美堂奔走革命六十余年,深信民主政治必须实现,今南京蒋介石政权,专制横暴,倒行逆施,贪污腐化,卖国求荣,发动剿民内战,搜刮民间资财,人心向背,千夫所指,覆亡之日,必在不远。贵党与各民主党派所号召之新政治协商会议,以组织人民联合政府,美堂认为乃解决国内政治唯一之方法,衷心表示拥护。当号召海外侨胞与洪门兄弟誓为后盾。”

  许德珩

  许德珩(1890―1990)江西德化(今九江)人。著名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早年参加毛泽东发起组织的新民学会,青年时代加入同盟会。五四运动时是著名学生领袖。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水产部部长等。

  1927年初,许德珩结束了七年留法勤工俭学之旅,回到祖国。不久后,传来了李大钊在北京被军阀杀害的噩耗,许德珩悲痛万分。他出席武汉各界群众追悼李大钊同志大会并在会上致悼词。许德珩回忆说,李大钊是北京大学,也是中国第一位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者。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成为了我国思想界的领袖,团结在李大钊周围的青年,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我荣幸就是其中一位。

  许德珩一生拥护中国共产党,他的这种执着的信念终于在1979年达到了顶峰――89岁高龄的许德珩先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回忆录的最后写到,“我走过了艰难困苦的道路,能在垂暮之年,由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我感到无限光荣。”

  谢雪红

  谢雪红(1901-1970),原名谢氏阿女,又名飞英。台湾彰化人,1901年10月17日出生于台湾的一个穷苦之家。台盟首任主席。1928年4月15日,台湾共产党在上海成立,谢雪红是台湾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5年6月,谢雪红由黄中美、安存真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8月,谢雪红经黄中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底,中国共产党派谢雪红和林木顺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为将来在台湾建立党组织做准备。据谢雪红回忆:“1925年10月间,黄中美同时向我、林木顺和林仲梓(因故未能成行)3人宣布党命令我们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他说党派我们赴苏学习是为了培养干部,考虑将来帮助台湾的同志在台湾建党。”

  1949年 9月 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作为台盟首席代表,谢雪红在发言中表示,台盟完全拥护人民政协,并为共同纲领的实现而奋斗。谢雪红在发言中说:“全台湾省人民完全拥护这个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完全支持行将产生的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并完全同意这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